Search

黨員流失,誰的責任?

前交通部長葉匡時先生日前批評國民黨繳納黨費人數有限,造成...

  • Share this:

黨員流失,誰的責任?

前交通部長葉匡時先生日前批評國民黨繳納黨費人數有限,造成「黃復興」系統影響力太大,並認為是黨中央的責任。但從數據來看,這又豈是一朝一夕的情況?

雖然國民黨名義上的黨員接近百萬,不過根據黨中央組發會統計,最近四次黨主席選舉具有黨權的人數,2009年馬王對決有約50萬人,2013馬英九競選連任有38萬人,2015主席補選朱立倫同額競選,選舉人數是35萬人,2016國民黨大敗,雖小有選情,但選舉人數只剩33萬人。除了黨員年齡結構偏老致使快速凋零之外,亦有評論指出,有效黨員人數的下降,是因為馬政府執政環境不利,特別是與刪減軍公教退休福利有關等等。

如果真如葉前部長所說,有效黨員人數的減少就代表著國民黨被送往「太平間」,從數據來看這件事恐怕不能全賴給洪秀柱主席,畢竟人數的減少可是從2009年甚或更早就開始,何況葉前部長身為馬政府執政團隊的一員,是否也得一起承擔一下施政不力,降低入黨誘因的責任?

又,國民黨正逢谷底,因為黨產被查抄,裁員壓力大,基層黨工人力吃緊、朝不保夕,提前休假準備轉換跑道的在所多有,自然在催繳黨費以及吸收新黨員上捉襟見軸,如此局面,豈能單單指望一個「救世主」解決全部問題?

其實,國民黨黨員人數的下滑本來不該歸咎於任何人,而是需要全黨共同承擔,整個政黨團結一心,每個黨員身先士卒、拉攏理念相合者入黨,一起面對問題、解決問題,才是把國民黨從太平間拉回來,裝上「葉克膜」的最好方法。筆者在桃園市黨部服務,眼見大老闆楊敏盛主委推動「黨員倍增」計畫,責成各區主任重新盤點基層,找回黨員,我想這就是面對黨員流失最實際的做法。

把黨員流失的問題扯到本土外省之爭、黃復興影響力等等無助解決問題,卻只會加深國民黨內部的裂痕。現在要做的是趁著黨主席選情熱鬧,好好打一場選戰,並且在過程中,把話都說清楚講明白,展現國民黨內銳意改革的決心,給所有黨員一個希望,如此才能真的找回過去泱泱大黨的氣勢和雄心。

#黨主席大戰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市府透明開放、議會問政升級、公民積極參與、地方政治換血!2018年的選舉,小市民用選票將牛煦庭送進議會;牛煦庭會不忘初衷,為龜山人爭取更好的生活品質。
View all posts